为什么野鱼好吃?
这个问题问得有点意思,首先,从营养学上来说,除了部分深海鱼类,大多数鱼体内的DHA等具有营养价值的脂类成分都是通过食物链转化而来的;而海鱼之所以营养丰富是因为它们在海洋里直接摄取了海水中的营养素。陆地上的养殖动物和家蚕一样,都比不上野外捕猎的食物更有营养(当然,人类这种自虐狂除外)。但是,我们吃海鱼却一点也不比吃河鱼更有害健康……所以嘛,从这个角度来讲,说“野生的鱼有营养”和“家养的鱼没营养”都不对。
那么,到底应该怎么说呢?我认为可以这么说:与家养动物相比,野生动物的身体素质明显更好,摄入的营养素更能满足其自身需要,从总体上来比较,野生鱼类要比家养鱼类的营养价值更高一些 (注意,这里是总体相对而言哦!) 不过,从个体上来看,这种情况就恰恰相反了——由于生长环境的原因,某些野生动物(特别是水生野生动物)往往会有某些微量元素或营养物质缺乏的情况,比如淡水龟类常缺铁、锌,海水鱼类则常有碘和维生素A缺乏的毛病……这时,如果我们用补充了这些元素的食物来进行驯化饲养,就可以很快纠正它们的营养不良状况。
回到主题:既然家养鱼类比野生的鱼类身体更虚弱,营养更易失衡,为什么我们吃起来感觉野味(这里专指禽畜)反而比家养的要香呢?这就关系到另一个问题——“味觉记忆”在饮食喜好形成中的作用了。
前面说过,家养动物(包括鱼类)通常都伴有不同程度的营养缺乏或不平衡,从味觉嗅觉感受器的角度来看,这些物质的变化都会导致食用者味觉记忆的发生变化,从而让原本清淡的家养肉类失去了诱人的香味,只吃惯了野味的我们不自觉地给它们打上了“难吃”的标签。相比之下,野生的鱼类因为其体内各种营养素含量接近理想状态,味蕾感受到的味道也要更加“纯正”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