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菌怎么炒好吃?
蓝耳菌(Blue-eared Crayfish),俗称“蓝丝绒”,属于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异齿目、田螺科物种。分布于澳大利亚西北海岸和东南亚地区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澳大利亚的Queensland。 蓝耳菌一般以雌雄异形来区分,雄性个体较小,身体呈浅蓝色;而雌性个体较大且呈深蓝色。但无论雌雄,其头部、足部以及内脏器官均为黄色,且背部右侧有透明色的粘液腺,可以分泌黏液使身体保持湿润。
蓝耳菌多生活在淡水或咸水湖泊、河流和池塘底部,通常栖息于水草茂密的淤泥表面下,夜晚出来活动,属杂食偏动物性的食物来源,喜食水生植物的嫩叶及种子,也吃昆虫、幼虫等。 由于该物种具有适应碱性水环境的优势基因型,因此可以在低pH值的水环境中存活下来并正常生长繁殖。
目前,国外已有蓝耳菌在水产养殖中作为配合饲料的应用报道,而国内在此方面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仅见关于其对虾养殖中的应用[6]。不过,鉴于该物种对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以及丰富的营养物质含量,若将其应用于水产养殖中,极有可能成为继异尖线虫后的又一新型致病微生物源。 为了解不同盐度条件下蓝耳菌的存活情况,本实验进行了相关研究,具体结果如下: 在不同的盐度条件下,蓝耳菌均能够存活,且随盐度升高,其存活率亦相应提高。当盐度升至25‰时,全部实验用蓝耳菌均能够存活,且生长状况良好。
当盐度继续上升至30‰以上时,虽然蓝耳菌仍能存活,但其生长速度明显放缓,并在高浓度碘离子存在的情况下出现死亡现象。表明过高浓度的氯化钠能够抑制蓝耳菌的生长,过低浓度的碘离子则有利于蓝耳菌的生长。 以上研究结果可为蓝耳菌的无害化处理及其今后可能应用于对虾养殖中的防病、制剂等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