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哪里的蒸肉好吃?

毕智铭毕智铭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太原的羊杂割 2,朔州右玉的烧麦 3,大同的刀削面 4,忻州的河曲烩菜 5,阳泉的桃河鱼 6,临汾的牛肉丸子面 7,吕梁的莜面栲栳栳(不知道算不算) 8,临县的柿子滩鱼 9,离石的花馍 10,永和的大碗羊肉 11,五台的熏兔

12,代县的黑窑洞豆腐 13,原平的烤兔 14,宁武的涮羊肉 15,忻州的麻叶 16,保德的羊蝎子 17,河曲的凉粉 18,偏关的猪鬃面

19,五寨的灌肠 20,忻州古城的豆糕 21,定襄的焖饼子 22,静乐的牛骨头 23,繁峙的炒肉

24,神池的锅魁 25,五台的老醋拌蒜 26,保德的碗托儿 27,岢岚的窝窝面 28,平定的油煎饼

29,保德的肉夹馍 这些吃的,大部分是面食,少部分是肉食。除了第一排,其他的都是地地道道的山西美食。 第一排,羊杂割、烧麦、刀削面这几样算是晋商饮食文化中的典型代表。

首先说明,我说的“蒸肉”不是用来下饭的菜,而是用白面蒸制的食品,味道类似于今天的发糕,但比发糕要韧一些、软一点。

在旧时的晋中南地区,人们把白面叫做“细粮”;把玉米、高粱等作物种植业叫作“杂粮”。这种由白面制作成的蒸肉也叫作“细粮蒸肉”或简称“蒸肉”。 现在的生活好了,这样的“细粮蒸肉”已经不多见了,但在我的记忆里它却是春节、农历十月一上坟等传统节日里的标配食物之一。 每逢年前腊月二十以后,妈妈就会开始忙着做炸丸子、炸虾片、做豆腐、蒸肉等等。而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这一天,爸爸会买回一包洗洁精样的“洋灰”,全家人跟着嘻嘻哈哈泡进澡堂子好好享受一下新年的沐浴福利。

那时候小,只知道过年好玩,好吃的多,并不明白什么是贫穷,什么是不容易。只记得家里十三个孩子,妈妈每天变着花样做饭,却依旧有人骂娘,说日子没法过了。 直到三十年后,我才明白了过去的那些岁月到底意味着什么——妈妈的青春年华全部留在了一个贫穷的家庭里,而我在童年时代竟然不觉得贫穷有什么不好的!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