蘸葱什么酱好吃?
“沾酱”,是老北京等北方地区的叫法。南方则称为“蘸水”或“碟头”、“浇头”(现在也有简称“蘸水”的);云贵地区称作“酱料”或者“作料”。而在香港地区,则是以“佐料”来称呼这些调料制品。 至于这“蘸”的本字是什么,至今尚没有定论。我查了古汉语字典和康熙字典,均未见收录此字。而《现代汉语词典》中则收录了这个字,不过释义为“用手蘸着东西吃”,并举例说明了这一用法——“用指甲蘸着调味品吃东西”。可见,这个词在现代汉语里是一个俗称。 用手指蘸着吃的东西有很多,比如:糖果、花生、瓜子、核桃、松子等等。而用牙齿咀嚼后,再用手蘸着吃的则有豆腐干、豆腐脑等。 但大多数情况下,我们说的“蘸”指的是食物在调料水中浸泡过后再吃。这种吃法起源于东北地区,后来逐步向北方地区扩散开来——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像广东人一样,天冷也敢生啃蔬菜。这种吃法也渐渐成为了北方面食的主要吃法之一。 比如北京的炸酱面,山东的煎饼卷大葱、河南的烩面食,都是典型的“蘸汁儿”食品。
那么,这蘸汁儿到底有什么讲究呢? 首先,这蘸汁儿的原料就非常有讲头。一般来说,北方人爱吃咸,所以这蘸汁儿必定是有咸味儿的。而这味儿可不仅是辣咸鲜那么简单,因为接下来还要加入更多的配料。
过去生活条件不好,人们经常会将多种食材打成细末儿,做成杂拌菜吃。这样的吃法也就延续到了今天——比如我奶奶那辈儿的天津人,就非常喜爱用芝麻酱、花生酱、辣椒油、葱花调拌成浓重的蘸汁儿,用来就着咸菜丝儿吃。而东北人的饺子馆里,则常有“蒜泥白肉”、“芥末墩儿”之类的素菜端上来,用以配着白饭吃。